修身正己,明德天下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06  发布者:人文系

 

   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欲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提升个人修为,我们唯有实现心灵的安宁和道德的完善,才可为所热爱的国家贡献一己之力,实现心中宏愿。
  纵观历史长河中涌现的朵朵浪花,那是仁人志士的灵魂所在。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他们忠君爱国的高尚情操,他们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非凡境界,无一不使我们为之动容。
  若无“韦编三绝”的勤奋,孔子何以成为一代儒学大师;若无对自身品行的严格要求,孔子何以成为七十二贤才的良师。恰恰是因为孔子的勤勉好学,严于律己,才使得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人们内心仍不忘礼乐操守,才成就了汉王朝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绵延数百年的帝国神话。
  诸葛孔明在乱世之中隐居山野,躬耕田垄,潜心治学,洞悉天下时局。待得明主,斗周瑜,伐曹操,成一代名相。正是因为诸葛亮不慕名利,甘于隐居山野的这份淡泊以及他潜心治学的专注,才使得他能够辅佐刘备实现了“治国,平天下”的夙愿。
  一代伟人毛泽东为提升自身修养,实现治国宏愿,即使是在战火纷飞时也不忘捧一本书细细研读,将二十四史反复推敲,一一注解。这种专注与毅力成就了伟人心中的梦想,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弹指岁月,刹那芳华,纵使时光流转飞逝,他们的音容笑貌,风华气度,始终在历史的卷轴上熠熠生辉,历久弥新。他们的千秋功业,丰功伟绩,始终值得后人所赞叹敬仰。
  然而,反观当下生活,短笛赏月,素琴吟雪的诗情画意被浮躁的人心冲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已被众人“各扫门前雪”的生活态度湮没。成功学、厚黑学的兴起使得我们难以像古人一般对自己的心灵进行精雕细琢。时代的快节奏,阅读的碎片化使我们的心灵愈加浮躁难安。“小悦悦事件”“扶老人反被讹诈事件”的背后,是道德的缺失,人心的涣散。同时,也令我们离古人树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越来越远,类似种种,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反思。
  正心诚意,严于律己,勤勉治学为修身,此乃人生第一棋,唯有下好这一棋,才可纵横捭阖,所向披靡。下好人生这盘棋,也唯有养浩然之气,方可明德于天下,实现人生价值!
  【评点】
  在和谐社会的今天,思想道德,理想追求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只有修身正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找准位置,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这篇文章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对比鲜明,发人深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离古人的修养作为究竟有多远呢?
  文章语言简练、流畅,感情饱满真挚,体现出了扎实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