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主题征文选登: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李翠轻)
发布时间:2014-12-11 浏览次数:0次
近年来师德师风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个别教师道德失守造成的丑闻一次又一次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焦点。人们不禁想问:我们的人民教师怎么了,还能不能放心的把孩子交给他们?重新认识师德的重要性,了解其构成,寻求建立健全师德的长效机制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师德的重要性
师德制约和统率着教师其他素质的发展。师德是教师必备素质、首要素质,堪称教师风范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为人师的第一条件。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相对于心理、体质、学识等其他素质而言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它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师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着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原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之良教授说过,教育事业首先是用心灵去耕耘心灵的事业。青少年学生群体有很强的“向师性”,视教师为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表率。教师不仅对学生在校求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负责,还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尤其是在思想品德方面获得良好的训练和培养,使其具备必要的基础素养,使其终身受益。苏联学者杜勃罗留波夫所言,“如果学生的怀疑涉及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了。”因此,教师只有首先做到成为人师,才能说具备了最起码的资格,这也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底线”和“门槛”。
二、师德的构成
“道德”一般是指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所遵循的社会准则或规范。师德可以概括为与教师要处理的其与教育事业、与他人(学生、教师群体和学生家长等)、与自身、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社会准则和伦理规范体系。主要有以下内容组成:
“乐业”,就是指教师要深深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以培养人为崇高目的的教育事业,要始终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并视终身专心从事教育事业为人生之最大快乐,这是教师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孟子便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之三大快乐之一。
“爱生”, ,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发展。爱是最好、最大的教育力量。对此,孔子说“有教无类”,陶行知说“爱满天下”。
“敬群”, 指教师要谦虚、持重、团结、互助,尊重每一位教师,尊重教师集体,这是发挥教育集体的智慧和作用的保证,也是前述的“乐业”、“爱生”方面的具体体现。应该避免“文人相轻”、“业务封锁”等不良传统仍对我国当前教师队伍有很深的消极影响,注意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是师德的重要要求和体现。
“尊长”, 指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和谦恭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热情帮助学生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从而为培养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这也是“乐业”、“爱生”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动辄把学生出现过错的责任全部推给家长,往往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甚至导致家长对学校教育失去信心和耐心。
“严己”,指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苦练内功,学而不厌,不断上进,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必须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并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我们经常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教师而言,即是如此。
“求真存疑”, 这就意味着单纯地教给学生已有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由知识教育转变到能力教育,但知识教育作为基础,不能也不应该全盘否定。有鉴于此,教师必须在求真中存疑,在存疑中求真,必须改变教育教学方式,使其具备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求美创新”, 教学工作不仅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还应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学过程中达到艺术性的境界,即要“求美、创新”,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尤其是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教师更要充分表现出教育机智,处理得法、得当,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奇效。
三、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六大长效机制
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要积极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为此,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遵循高校师德建设规律,着眼长远,将高校师德建设全面推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同时重点解决当前高校师德突出问题,培育高校教师高尚道德情操,促进高校师德建设迈向新的台阶。《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相结合的高校师德建设六大长效机制。
一是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将师德教育摆在高校教师培养首位,贯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创新师德教育理念、模式和手段。将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结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二是加强师德宣传,培育重德养德良好风尚。将师德宣传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对于高校师德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应对并有效引导。
三是健全师德考核,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将师德考核作为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
四是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将师德建设作为高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估重要内容。构建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高校及主管部门建立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
五是注重师德激励,引导教师提升精神境界。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首要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在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研究生导师遴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选培,各类高层次人才及资深教授、荣誉教授等评选中优先考虑。
六是严格师德惩处,发挥制度规范约束作用。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即: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高校教师有违反“红七条”情形的,依法依规分别给予相应处分。建立问责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四、结语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道德上的合格者和优秀的高校教师。
(作者:李翠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