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首页>>师资队伍

师德师风主题征文选登:形势下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研究(高彦梅)

发布时间:2014-12-11   浏览次数:0

韩愈曾在《师说》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一、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助推器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中,人由于拥有了知识,成为创造和获取财富的根本,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二)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必然需要。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一所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声誉,也直接关系到其生存和长远发展。而师德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更是关系到一所大学校园风气、学术风气和社会声誉的好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率先垂范。良好的校园风气是培养高素质学生必须的外在环境,也是大学吸引学生和家长,得到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一直以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塑造了大批的优秀教师、专家、学者。他们用娴熟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国家栋梁之材,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教师也不是脱离社会的超人,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受到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道德行为。

(一)重教书,轻育人。一名优秀的教师绝不是简单的“教书匠”和传播知识的“工具”,而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领路人。 现阶段由于过度的扩招和高校岗位竞争压力的增大,学生管理上的教、管、导分工,造成师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加之教师评价体制和学生管理体制僵化,部分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业务教师,只注重给学生传授具体的专业技能,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而把育人的职责完全推给学生辅导员和思想教育工作者。

(二)趋功利,淡敬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蕴涵着教师这种职业的崇高美,更使教师职业具有理想主义的光辉。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部分教师急功近利,把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作为最高理想,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工作敷衍了事,对学生漠不关心;工作中斤斤计较个人利益,有了一些本领就摆资格、充高价等等;有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只讲按酬付劳;极个别教师甚至物欲膨胀,以教谋私,以分谋私。部分高校教师过分的功利追求,严重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对学生纯洁的心灵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三)重学高,轻身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自身修养而言,既要博学,又要身正。近年来,随着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所学校纷纷把抢夺高学历、高职称、高科研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强校战略。而对于教学能力和师德却大多语焉不详。学校对师德的考核也抽象、空洞、随意,只要不犯错误、不出事故,师德考核就是合格甚至优秀。这也直接导致了不少教师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在缺乏约束机制的情况下,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完全靠自修自律,实在既无动力,也无压力。

(四)乏严谨,滋腐败。高校教师是知识传播者,同时又是科学研究者、学校管理者。由于社会大环境、学校考核政策等的影响,部分教师治学急功近利、心态浮躁,不但造成科研学术成果的含金量下降,甚至还产生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抄袭、窃取他人成果的现象时有出现。

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与希望: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如何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并有效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已成为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建立宣传示范机制,以榜样的力量鼓舞教师。榜样对人的鼓舞作用是巨大的。可以通过宣传师德先进典型,举办师德报告会、组织师德演讲活动、征文活动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使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人人重师德、个个讲师德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考评激励机制,以积极的政策引导教师。教师的学期考评或年度考评,是对教师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的综合检查,是激励督促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履行职责的有效途径。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是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要保证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和民主公开,充分发挥考评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建立符合时代要求、便于操作的高校师德标准指标体系,对师德要求进行量化和细化,制订相应的考核指标,避免考核的随意性、盲目性,真正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三)教师要加强修养,提升品味,具有深厚的人文素质功底。作为教师,不仅要有高深渊博的专业学科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受人敬重的品德素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道是第一位的,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表率。没有高水平、高素质、高品位的教师难以出高水平的学生,所谓名师高徒。因为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其人格魅力比任何说教都更直接更有感染力。如果我们每位教师自身能做到为人师表,满腹经纶,以身垂范,将丰富的人文精神展现给学生,学生必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建立科学的人文素养。

(四)端正学术风气,以良好学术氛围感染教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工资待遇在不断的提高。但眼下,大多数教师的生活水平还较低,与他人的高额收入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各种各样的诱惑每时每刻都在“进攻”我们。正因为这样,教师特殊的使命才要求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修养与职业道德修养,自觉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先贤的感人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克制私欲膨胀,摒弃拜金主义,经受金钱考验。唯其如此,才能产生自觉的教育信仰,矢志不渝地将教育作为安身立命的终身行为,固守教师那份高尚而纯真、淡雅而清贫的精神生活;才能义无反顾地以身立教,甘为人梯、无私地奉献终生于教育,毕生追求无悔,在喧哗中潜心研究,在浮躁中沉静思考,在清贫中创造财富,在平凡中铸就伟大,播下科学和文明的种子,孵化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总之,高校加强师德建设,不仅是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安身立命、获取幸福人生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环境中,高校师德建设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新形势下,高校应在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创新,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时效性上下功夫,让高校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贴近生活,使广大教师对师德规范和教师行为准则积极认同,切实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只有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才能培养和造就合格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作者:高彦梅)